发布日期:2025-07-07 01:01 点击次数:73
编者按:
在整理《炮兵第一师光荣在党五十年战友风采录》时,我对其中涉及炮一师历任师长和政委的任职经历进行了详细研究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对第一任师长彭景文有了更深的了解。他的一生与中国的近现代史紧密相连,经历了众多历史事件,包括军阀混战、九一八事变、西安事变、台儿庄大战、徐州会战、九二二锄奸、八三起义等,尤其是在我军的早期,他担任过重要的炮兵领导职务,参与了我军从抗战到进军东北的一系列关键时刻。值得注意的是,彭景文还是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随25万东北军进入关内,并且在共产党领导下,成为为数不多、最终成功“打回家”的东北军的代表之一。
不过,由于他较早转入地方工作,导致他在军事领域的知名度并不高。2023年6月8日,恰逢彭景文老首长逝世31周年,为了缅怀这位炮兵第一师的创始人,我特意撰写了一系列纪念文章。由于没有找到彭景文的回忆录等直接资料,我只能通过海量的史料进行详细核实,敬请网友们耐心等待,更新的进度可能较慢。
展开剩余79%彭景文在授衔时的戎装照
彭景文(1905年3月20日-1991年6月8日),辽宁省抚顺市人。1922年,他加入了奉军,并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十一期炮兵专科毕业。在其早期军事生涯中,彭景文经历了奉军战士、排长、连长、营长等职务,之后成为国民革命军的营长、副团长、团长。抗战期间,他先后担任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滨海支队副支队长、支队长兼第一团团长,1942年9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并迅速成长为东北挺进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,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十九旅旅长,最终担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第三师师长(即38军114师)。在炮兵第一师任职期间,彭景文指挥过诸多关键战斗,成为我军炮兵建设的奠基人之一。
新中国成立后,彭景文继续贡献他的军事才能,先后担任东北军区防空学校副校长、军委装甲兵炮兵主任等职务。1955年9月,彭景文被授予大校军衔,并获得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。1958年,他转业到地方工作,先后担任青海省建工局副局长、辽宁省机电设备成套局副局长等职。1981年5月,彭景文正式离职休养,并在1991年因病去世,享年86岁。
奉军作为中国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军队之一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六年(1880年)。起初,它是清末“奉字各军”的统称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奉军逐渐发展壮大,成为民国时期东北的主要军阀力量,由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势力在东北一带占据了统治地位。1927年,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,奉军势力达到巅峰,统治范围横跨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等九个省份,总兵力超过40万,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。
1928年6月4日,张作霖在从北京返回东北的途中,乘坐的专列在皇姑屯遭到日本关东军炸弹袭击,不幸身亡。继任的张学良遵守三民主义,宣誓效忠南京政府,奉军改称“东北边防军”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东北军”。
彭景文,字理武,生于1905年2月20日,辽宁抚顺县大东洲村。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中医,而彭景文自幼便随父学习中医。6岁起,他就开始读私塾,后来还曾放过牛,直到十几岁时,他才决定学习医术,进入抚顺的一家药铺当学徒。17岁时,彭景文考入了东三省陆军军士教导队,成绩优异。毕业后,他顺利进入军官教育班学习,期间他曾在军官班的考试中给当时著名的奉军将领、后来成为东北国民军总司令的郭松龄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郭松龄也成为了彭景文的重要导师,在他指导下,彭景文快速成长,参与了众多军阀之间的混战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深得张学良和郭松龄的青睐。
彭景文的军事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民国时期和抗战时期。他先后跟随郭松龄参与反奉讨伐张作霖的战争,并与张学良一道参加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。西安事变爆发时,彭景文坚决支持张学良的立场,积极参与与“讨逆军”的激烈战斗。抗战时期,他参加了长江沿岸防御作战,参与了台儿庄大战、徐州会战,并在山东战役中与日军进行过生死较量。在九二二锄奸运动和八三起义中,彭景文领导部队摧毁了敌军的重要指挥机构,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他不仅在军事指挥上有过硬的能力,且具有坚定的革命信仰,勇敢果敢,深得战友们的爱戴和信任。尤其是在九二二锄奸和八三起义中,彭景文的表现堪称英勇。他亲自带领部队摧毁了敌军的指挥中心,抓捕了大量试图投降日军的敌人,成为我方战士们心中的英雄。那时,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曾笑言,彭景文若当上团长,定能“收拾蒋委员长的指挥部”。
彭景文的英雄事迹,直到今天仍被津津乐道。他的军事才能、革命情怀和坚定信念,不仅让他成为了我军的功勋将领,也成为了历史上值得铭记的英雄人物。
(未完待续)
发布于:天津市